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▒文▓. Show all posts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▒文▓. Show all posts

Wednesday, November 23, 2022

闲聊吧 l 人性这回儿事

 看过林林总总的电影电视剧桥段,听过身边人的故事,自身的经历等。。。。

世界上最复杂且最不靠谱的东西大概就是人类这个物种了,因为他们身上流淌着不可预测的人性基因,每个人都大不相同,可以多方面的不一样,且无时无刻,每分每秒都在改变。环境可以改变它,情绪可以改变,经历可以改变。

曾经说过,如果这世界真有丧尸这回事,人类定必灭种,不是因为丧尸泛滥,而是因为人性的不可靠而导致互相残杀。不信你去看看《walking dead》这部连续剧,可怕的不是丧尸,而是人。

再看看现在发生的疫情,也是人类这物种自私隐瞒,让它在没来得及制止的情况下有机会传播开来。再因为人类的自私不自律,导致更广泛的传播和死亡。不是吗?

经历过那么多事情以后,从有过伤心,不甘心,痛心,到现在的深刻体会和释然,只要你是与人共事,难不免就会有纠纷,会出现各种问题,就简单的因为一种米养百样人,这世界本来就充满各式各样的人。

从盘古初开的各种斗争,战争,到如今的各个民生问题,都源自于两个字——人性。都文明21世纪了还有打仗这回事,你就知道,人类科技文化进步了,人性并没有。

可是我还是很乐意去探索与人之间的相处,了解别人的文化,建立相互的情谊。

人就这么一遭,即使是错了的关系,也是一种历练,一种体会,一趟学习的过程。当中必定有享受和快乐的时候,无谓纠结于错的一霎那,揪着不完美的部分一直沉沦悲伤。只要认清了,及时制止了内心的伤痛,让它好好的过去,重新出发,终究还是可以嘻嘻哈哈面对这段关系。

因为我看懂了他的不完美,他依然蒙在鼓里或是他选择不要清醒,依然无碍我们继续自己的生活,好好享受别的事情。没有所谓的”为什么她/他会这样”, “为什么他/她可以这样”, “他/她怎么可以这样”。。。没有这些问号,因为他选择这种角色,这种人性,你没有,就这么简单。

唯一能让自己免于受伤就是适当的保持友好关系,受到攻击时不要大动干戈,心平气和分析大家的情绪和立场,无法达成一致就及早抽身,无需要一直在漩涡里争个明白。有些人是不会跟你讲道理的。

我愿世界和平,大家友好相处,好好做好自己,善待别人,善待自己 ♡ ♥


Tuesday, March 25, 2014

我喜欢看电视

两年前,来到了英国,才发现自己真的满喜欢室内设计的。
就心血来潮在youtube找了室内设计的节目来增长知识。就发现了,

     [ 幸福空间]。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channel/UC7FerAswXewzZ1S7_Ev7ePA

这是个台湾节目。
内容刚开始是介绍小坪数住宅如何透过设计收纳而变得宽敞,舒适。小坪数也不会悲哀,还可以有意想不到的空间。
多数案件都是5-10坪之间,楼梯下,和室架高来利用地下空间为收纳等方法都是常见的。
一个家如果要看起来不平庸,除了设计,家私,格局,我想最重要的是如何收纳。
如何把东西藏的漂亮,时尚,适用。是一门大学问。

节目后来渐渐转向豪宅设计,20-30,甚至50坪以上的大房子。
这时教会我的是—— 材质,家私摆设,色调,风格,调动格局来完整动线, 空间设计整体性等。很兴奋认识到了很多不同的材质,混搭,手工,工法。 
经过了这个节目以后,我萌生了想要到台湾发展的念头。想学习他们细腻的工法,认识材质设计配搭。本人觉得目前,在马来西亚我还看不到手工这回事。材质运用方面(住宅)在我参观过的房子里(有限的)是属于单调,欠缺的。(愚见愚见)

可是节目介绍到最后,我开始疲乏了。因为所介绍的大多数是富贵人士所负担的起的设计。如果星斗市民如我,想要自己动手改造我的老家,该如何是好呢?

又有一天,
我看到影片旁边有个小thumbnail写着“6人六坪的家”, 我就按了进去。
之后,上瘾般的不能自拔。日夜都在追看。

  [超級全能住宅改造王]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ZGvmGgaRYg 

这是个日本节目。
这个是我喜欢的改造之一,建筑师懂得利用学生力量来参与学校餐厅的改造,学生的创意来贡献改造,甚至是全校学生也可以在这次改造中留下足迹。很聪明,很有热诚。

节目有别于幸福空间。它首先介绍的是一个空间/住宅/建筑物所面临的问题,带给住户的不便。多数为现有建筑,不是新建的。然后就是介绍建筑师出场。建筑师会到住户家进行探访勘察。然后就是开始动工啦,这节目非常用心的也会介绍拆除,补强结构等步骤。由于这个节目会列明客户的预算,所以建筑师必须考量设计和建筑方式来减低预算。

喜欢这个节目细细的介绍解释了建筑师对于问题的解决方式。
日本大多数建筑物都是木架结构,透过这个节目也认识了很多各种不同的底部(foundation), 基座修补方式,patterns,木作工法,过程敲敲打打的搭起了房子,真的很过瘾,很有完成后快感。
解决房子的防潮,寒冷,屋顶等也是很大的知识。insulations (御寒)也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和步骤。当我i细细看完几集后,也对section detail 了解了个大概。Year 3的时候刚到英国初来报到,连insulation干吗都不知道就必须画section drawings, 真是夭寿。现在透过这个节目就看到了这些切面图上的2D材料的真实模样和用法。让我更加觉得现场教育比书面教育重要。

同时间,不同的建材有不同的处理方式。这个节目也会跟随建筑师去到不同工厂去拍摄过程。让我对不同的建材有了更多的认识。也了解了它们的特别的运用功能。很好!

这个节目也介绍了建筑师为每个家庭设计的创意巧思 intervention. 基本上都不是市面上售出的现成品。而是建筑师本身设计,亲手到工厂打造的。他们也会废物利用建材来制造不一样的东西或作为装饰。真的让我打开眼界。厉害的是,他们也会利用local material 当地材料来做建材融入设计中,让这个家多了一份道地感。

它让我爱上建和筑。我和俊毅同样的有着类似的目标,希望能够有自己的team来改造,搭建房子或家私。
它让我更爱古宅。节目中都有着江川时期或日本古宅的改造。的确是我有兴趣的地方。让久物有了新生命。可以保存,继续使命。将来还可以看到历史。我坚信历史是一个地方的代表。人会走,记忆会流失。那谁来说故事呢?
它让我恍然。原来日本的屋子可以那么的小,密密麻麻,连基本的plot boundary都没有,窗户打开可以碰到隔壁房子的墙。
它让我看见创意。每个案件的结果都是那么的独一无二没有重复。每个建筑师的方案和设计都是那么独到。
它让我看到热忱。建筑人员对技术传承和宣扬的热忱。建筑师对自己设计的东西精益求精。对客户的要求竭尽所能。顿时我觉得,能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,让他们开心的热忱是多么的令人鼓舞。

它让我感动。让我对我现在读着的这一科--建筑Architecture有不同的诠释。有不同的喜爱。

有别于幸福空间的室内成品和设计介绍。 日本注重的是过程和问题解决设计。同时间,我们又发现另外一个类似的日本改造节目-超乎想象—住宅改造王。
这个节目是以 建筑承包商contractor,装修工人的角度来看房子建造的问题和过程。建筑师只是设计师。并没有常常出现在镜头里(建筑工地里)。建案通常是买地自建的。有时地的坪数不大还要offset以后, 适用面积变得前所未有的小的不能再小。哀哉。除了设计必须克服狭小而有着奇特的房屋造型和空间,建筑团队也同样面对挑战,有些专家甚至会说,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建筑方式。 又比方说,不同建筑工地地点/地理位置都不同,有不同的挑战。如何将材料运到工地是个也会是个棘手的问题。临时遇到的问题,延期,天气等问题也是不可忽视。 层层皆辛苦。

所以我说,不同的节目都有着不同的得着。学到不同的知识。
建筑这个行业可以非常制式, 跟金钱利益挂钩。也可以有着人情味和热忱。
大有大作,小有小作咯。

记得以前我就非常留意室内设计的节目。
包括新加坡的李国煌和禄江主持的flat 改造。满有趣的。可以自己着手DIY改造家。
马来西亚呢,我记得有个华人室内设计师。他用马来语主持过一个节目是介绍马来西亚室内设计的。多数客户是友族同胞。设计风格也是偏向马来风味。至于in overall, 我觉得马来西亚还是缺乏这类资讯节目。



所以说嘛,谁说看电视不好。看得其所,明白自己在看什么最重要。




Wednesday, January 8, 2014

和尚与少女

故事分享(1)
镇上有一个少女,有了身孕,父母问少女,孩子的父亲是谁。少女被逼无奈,说孩子父亲是附近庙里的一位高僧,孩子出世后,这家人抱着孩子找到了高僧.高僧只说了一句“ 这样子啊!”便默默地接下孩子。此后,高僧每天抱着孩子挨家挨户讨奶喝。小镇里炸开了锅,说什么的都有。     
       高僧被人指指点点,甚至辱骂。   
一年后,少女受不住内心的煎熬,承认孩子的父亲是另一个人,与高僧无关。 少女及家人惭愧地找到高僧,看到高僧很憔悴,但孩子白白胖胖。 少女满心愧疚。 高僧淡淡地回了一句“ 是这样子啊!”便把小孩还给了少女。   
       高僧被冤枉名声扫地,却始终不辩解,为什么呢? 高僧说:“出家人视功名利禄为身外之物。 被人误解于我毫无关系。 我能解少女之困,能拯救一个小生命就是善事.  
当我们被误解时,会花很多的时间去辩白。 但没有用。 没人会听, 没人愿意听.人们按自己的所闻、理解做出判别, 每个人其实都很固执。   
       他若理解你,一开始就会理解你,从始至终的理解你, 而不是听你一次辩白而理解。 与其努力而痛苦的试图扭转别人的判别, 不如默默承受,给别人多一点时间和空间。 省下辩解的功夫,去实现自身更久远的人生价值。  
      珍惜眼前的人,做好眼前的事。一切都是美好的!        
 1.遇到爱你的人,学会感恩;遇到你爱的人,学会付出。        
 2.遇到你恨的人,学会原谅;遇到恨你的人,学会道歉。   
 3.遇到欣赏你的人,学会感激; 遇到你欣赏的人,学会赞美。     
 4.遇到嫉妒你的人,学会低调;遇到你嫉妒的人,学会转化。   
 5.遇到不懂你的人,学会沟通; 遇到你不懂的人,学会请教。         
   
其实这是一个网上流传很久的故事。我大概也看过了好几遍。乍看了以后,会有一刻觉得世界可以很美妙,人人行善那该多好,希望自己能够学习学习。可是,然后怎样呢?很快的,这个故事会被忘掉。不留痕迹的逗留了片刻然后招呼也不打得被我给请走了。肤浅的脑袋阿,装些有用的好吗?

最好的办法就是记录下来,每次看一遍,就算忘记了,也懂得在哪里把它给找回来提醒自己。

Wednesday, December 18, 2013

中文美

原文:
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, 
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. 
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, 
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. 
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, 
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. 
This is why I am afraid, 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. 

(普通版):
你说你爱雨,
但当细雨飘洒时你却撑开了伞;
你说你爱太阳,
但当它当空时你却看见了阳光下的暗影;
你说你爱风,
但当它轻拂时你却紧紧地关上了自己的窗子;
你说你也爱我,
而我却为此烦忧。

(文艺版):
你说烟雨微芒,
兰亭远望;
后来轻揽婆娑,
深遮霓裳。
你说春光烂漫,
绿袖红香;
后来内掩西楼,
静立卿旁。
你说软风轻拂,
醉卧思量;
后来紧掩门窗,
漫帐成殇。
你说情丝柔肠,
如何相忘;
我却眼波微转,
兀自成霜。

(诗经版):
子言慕雨,
启伞避之。
子言好阳,
寻荫拒之。
子言喜风,
阖户离之。
子言偕老,
吾所畏之。

(离骚版):
君乐雨兮启伞枝,
君乐昼兮林蔽日,
君乐风兮栏帐起,
君乐吾兮吾心噬。

(七言绝句版):
恋雨却怕绣衣湿,
喜日偏向树下倚。
欲风总把绮窗关,
叫奴如何心付伊。

(七律压轴版):
江南三月雨微茫,
罗伞叠烟湿幽香。
夏日微醺正可人,
却傍佳木趁荫涼。
霜风清和更初霁,
轻蹙蛾眉锁朱窗。
怜卿一片相思意,
尤恐流年拆鸳鸯。

看到这篇文章,不禁感叹,你看似直接的几段句子可以被描写得那么不直接,那么迷离;可以用四字表达,也可七字成诗般把想象无限放大。意境辽广。

啊。。。。这境界我到不了啊。可是将会是我的目标。
那么多个版本里,我最爱诗经版,四个字便以足够清楚表达一切,多余不多。这便是我认为文字的奥妙,简易可包含无数意义。

曾有一段时候迷上写文章,在报章上看到别人的投稿,渐渐会认为自己其实也可以做到,所以也曾想把作品寄到报馆登报。后来学校里的作文比赛成绩不错,也曾代表学校参加比赛。
文字为我带来了不少的奖状肯定。让我觉得语文其实是我的强项,我可以好好善用他们有一番成就。所以曾有想过往中文语文系深造,更上一层楼。但后来选读了建筑,就再也没碰文字了。
现在的写作水平大大不如从前般细腻优雅,行云流水,我。。。很惭愧,椎心。
文字的造诣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的,要学的,要下的功夫还很多。
不过不怕慢,只怕站。庆幸现在偶尔还有机会在这里用字抒发自己。还可以善用自己原本满引以为傲的语文优势。

来,再重温一遍。我真的好爱。好爱。
子言慕雨,启伞避之。子言好阳,寻荫拒之。
子言喜风,阖户离之。子言偕老,吾所畏之。


我也在网上找到一本由林沛理著,玩起中文。应该会蛮有趣,值得细阅。

More about 玩起中文